怀化市林业局  > 林业科技  > 工作动态

桉树人工林的科学发展与木材安全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7-07-28


       1 桉树人工林在木材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1.1 生产大量木材,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

  木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中国却是一个木材紧缺的国家。我国木材的年消耗量从2002年的1.8亿m3上升到2012年的4.95亿m3,急剧增加,除国内生产木材2亿m3以外,其余要靠国外进口,目前对国外木材的依存度超过50%,每年还以10%的速度在增加,我国木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现有桉树人工林面积6 600万亩,只占我国森林面积的2.2%,年产木材2 500万m3,占全国木材产量的12.5%,是我国木材生产的功臣。桉树生产木材的突出作用在广西得到充分表现,桉树生长快,轮发期5-7年,平均亩产木材5~7 m3,使广西的木材产量在短短的10年内连翻两番。2013年广西木材产量达2 480万m3,是2000年296万m3的8.3倍,其中桉树木材产量1 700万m3,占70%。广西桉树以占全国6‰的林地面积,生产出全国20%的木材;以占全区14%的林地面积,生产出全区70%的木材,不仅满足广西的木材需求,还为国家木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2014年4月起,东北老国有林区五大森工集团,相继停止了商业性采伐,我国木材生产与加工的重心将历史性的转移到速生丰产林快速发展的华南地区,桉树的先锋性、速生性和多用途的特点,使其成为华南地区造林的首选树种,其地位和作用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不可替代。
  1.2 增加森林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1985年,广东省荒山荒坡超过全省山地总面积1/3,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于是,广东省委作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重大决策。1993年底,"十年绿化广东"的宏伟目标提前两年基本实现,桉树是这场运动中的造林先锋树种和功臣,为桉树在全国的快速发展树立典范。广西近10多年来新增桉树林面积2 000多万亩,大量无林的荒山荒坡得到绿化,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61.8%,比2000年41.3%提高了20.5个百分点。可见,没有桉树人工林的快速发展,广东和广西都不可能这么快实现全面绿化。
  桉树具有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特别是固碳功能和释氧功能在12个主要树种中均居第2位;涵养水源功能居第6位;固土功能居第7位,高于杉木和松类。按一般森林每生长1 m3木材吸收1.88 t二氧化碳、释放1.62 t氧气计算,全国桉树每年可吸存1.6亿t二氧化碳,释放1.4 t氧气,成为提高生态承载量的重要因素。
  1.3 壮大林业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桉树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种苗繁育、专用肥料、培育采伐、林下种养、木材加工、制浆造纸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2013年总产值超过3 000亿元,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部分。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是中国桉树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随着桉树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桉树产业大市、大县,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前10名的县,基本都是靠桉树产业。
  1.4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
  全国每年都有近千万亩的桉树林地需要挖坑、种植、施肥、除草与采伐等工作,每年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在桉树生产和加工行业,有苗圃上千家、专用肥料厂上百家、旋切板机械3万多台,人造板企业3 000多家,安排就业人员100多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就能使数百万农民工在家乡安居乐业,减少了多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使得社会更加安乐与和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从广西的一些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桉树产业在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种苗繁育产业:全区有桉树苗圃800多个,每年生产桉树无性系苗3.5亿株,每年产值超过3亿元。
  培育采伐产业:全区木材产量1 700万m3,按照平均价650元/m3计算,每年仅桉树木材原木销售收入就达110亿元。另外,桉树造林(更新)300万亩,投入500元/亩;抚育施肥400万亩,投入200元/亩;采伐300万亩,投入700元/亩。以上各项综合起来,每年可为社会提供50亿元的劳务收入。
  加工利用产业:2000年以前,广西桉树木材主要加工木片出口到日本等国,年出口20万绝干吨,年创汇1 500~2 000万美元。到2013年,全区以桉树木材为主要原料的木材加工企业超过1.6万家,包括人造板企业1 200多家,总产量2 860万m3,总产值956亿元;2 000多家单板厂2万多台旋切机,年产旋切板2 000多万 m3,产值240亿元;全区以桉木为主的制浆造纸企业200多家,年产值260多亿元。
  专用肥料产业:桉树人工林的快速生长需要大量肥料的支持。全区每年生产各种桉树专用肥60万吨以上,产值15亿元,满足每年800万亩桉树幼林施肥需要。
  林下种养产业:目前,全区在桉树林下种植牧草养牛、养羊,在林下养猪、养鸡、养鸭、养蜂,在林下种植中草药等面积已达300万亩,年产值超过50亿元,成为国有林场职工和广大农民新的收入增长点。
  物流服务产业:在桉树种植、采伐以及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苗木、肥料、木材、加工产品为主的庞大物流产业。每年3.5亿株苗木、60万t肥料、1 700万m3木材、2 860万m3人造板等,总运输量超过4 000万t,物流产值100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林业物流的发展。
  林权交易产业:广西以集体林地为主,占90%;集体林地中只有20%为农民自己种植,80%通过林地租赁流转到国有林场、企业或者个体种植大户手中,实行规模化桉树种植。桉树"卖青山"、"包青山"、活立木交易市场比较发达,大大缩短了桉树产业投资的回报周期。2013年起,广西开始实施大宗物资购销电子竞价,向社会公开竞价"包青山",对象主要是桉树林。2014年前三季度举办了53期,成交量182万m3,成交金额8.3亿元,平均成交价比去年增加15%,成交金额高出标底价3 289万元。

  2 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桉树人工林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农林生产的局部格局,招致行政干预
  以下是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变化的一组数据:1980年,150万亩;2000年250万亩;2005年,800多万亩;2010年,2 500万亩;2013年,3 000万亩。2000年至2013年,13年时间面积增长了10倍!桉树人工林的快速发展,完全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桉树取代其它树种,诸如松树、杉木等树种的林地变成桉树人工林,甚至农作物甘蔗、橡胶等也被桉树所取代,导致树种与不同种植业之间的竞争和农、林生产格局的局部变化和利益调整,于是桉树成为受到社会广发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竞争行业的攻击对象。例如,广西扶绥县蔗糖业对该县财政贡献率曾达到40%,2013年糖价下跌,蔗糖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白糖售价只有4 600元/t,而该县糖厂的生产成本一般在5 000元/t左右;造成糖厂亏损,农民的甘蔗款一时难以兑现。到2014年初,一些农民开始对种植甘蔗盈利产生动摇,纷纷改种桉树;全县蔗改桉面积达到15万亩,初步估算,下一榨季甘蔗将减产75万t,糖产量减少10万t,产值减少4亿元,税收减少4 000万元。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该县在2014年7月召开了甘蔗生产的专题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在强调甘蔗生产的重要性之后,大肆宣扬所谓的桉树危害性:一是严重影响水土保持,二是降低土地肥力,三是严重破坏生态,四是毒性强、毒效长等,对桉树进行了毫无根据的攻击。甚至采取了一系列的极端手段,限制桉树的发展,包括出台《关于严格控制速生桉人工林种植发展的通告》;在交通干线设置不署名的T型广告,"种植速生桉严重危害人饮安全"、"种植速生桉祸及子孙后代",不一而足,危言耸听;取缔桉树苗圃20多处,清除桉树林1200多亩;类似的例子在广西崇左市还有不少。市场经济规律导致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地方长官和地方政府没有因势利导,常常将这种现象政治化。
  2.2 桉树造林规划不精细、落实不到位,造成桉树种植区域的混乱
  相关的桉树造林设计规划等既有行业标准和各省标准,各地区也有相应的商品林造林规划,但这些规划在大江、大河等大区域的落实较好;而与群众有密切关系的小流域、小地形下的规划不精细、落实也很困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桉树种植区域比较混乱,几乎没有禁区。
  目前,各级政府机关越来越重视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建设,生态林面积逐年扩大,这是一件好事、是一种进步;但是,在落实这些规划时,显得很被动;甚至落实《林业发展规划》也越来越困难。林改后,政府把所有林地,该分的和不该分的,包括裸露的石头山、大小水库周边地区等原集体林地都分给了农民,农民不管生态问题,而只是考虑在刚刚到手的林地上取得最大经济利益,改善生活,桉树是造林先锋树种、生长快、周期短、管理水平要求低,往往成为林改后农民造林的首选经济树种,大量发展,政府难于引导和管理。在广西扶绥县调研发现,在一些水库地区、人员居住地区的水位有所下降,当地人认为,大量采伐了原有次生林而种植了速生桉是造成水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调研中还发现,在一些本应受到保护的石头山上,农民也开垦造地,原有少量植被被破坏殆尽,种植桉树或者其它作物,引发水土流失,后果严重。以上问题都是由于政府监管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的。
  2.3 缺乏可持续经营技术,经营普遍粗放,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桉树种植地区是以租地造林为主,国有林场和农民自有林地造林为辅的格局。一方面认识不足,广大租地造林的公司或者个体,甚至有些自有林地的国有林场和农民,对于林地的使用上普遍缺乏可持续经营理念,对林地索取得多、补充得少,短期行为多、长期措施少;另一方面技术储备不足,我国桉树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如何落实科学规划、合理整地、肥料使用、密度控制、合理轮伐期、采伐剩余物归田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盲区,技术储备不足;第三是"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众多缺乏技术的农民对现有的可持续经营技术也不懂,没有很好的利用,各自以获取林地最大利益为目的,进行"掠夺式"经营。因此,带来了一些地力下降、水土和肥料流失,造成水体污染等生态和环境问题。这些都是经营者急功近利,不按科学技术规程造林引起的,并非桉树自身缺陷造成的。
  3 促进桉树人工林科学发展的建议
  3.1 更新观念是桉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为了实现桉树人工林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即要做到实现观念的三大转化。
  一是由木材生产为主向木材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转化;人们一提到人工林,马上想到的就是木材生产,这种老观念应该去除。凡是植物(包括树木),都是生物界的成员,都是生态系统的部分,都应该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管理。
  二是由封闭式经营向开放式经营转化;树木和森林不只是简单属于种植主的,而应该把它看成是整个社区的生态资源,应把森林摆在一个开放的系统里来经营管理。
  三是由传统的永续利用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转化;传统的永续利用只是木材的永续利用,注重的只是经济效益,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观念应该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方位的利用。
  3.2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行政手段不应干预桉树人工林的正常发展
  市场经济是一只强大的无形之手,能合理推动桉树的发展规模和分布。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其它树种以及其它作物的消失都是正常现象,政府不应过多干预。政府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完善相应的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调研中发现,不少基层政府机构,特别是县级政府机构,一不了解国家林业政策法规,为获取短期利益,出台一些地方"土政策",千方百计限制桉树人工林以及加工业的发展;二不了解、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在行业正常的竞争过程中,不从提高行业管理效率、质量等方面入手,提高市场竞争力,而是压制竞争者,保护落后生产力。桉树并非入侵性植物,其习性决定了这个树种不可能取代所有树种而独立存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经数个缓慢发展阶段再到快速发展,桉树在竞争中逐步发展和壮大。目前,桉树的发展同样面临新的挑战,面积扩展受阻,增长乏力;因此,大批非林业专业公司已经纷纷退出,将林地转手给专业公司经营,桉树开始了从注重面积扩张转为注重质量提高的历史性转变,走向质量管理的崭新发展过程,这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正确选择。
  3.3 完善科学规划,制定落实规划的可操作细则和配套的奖惩措施
  各省区都有《速生丰产林发展意见》或者《用材林发展规划》等文件性的科学规划,各地市也有相应的规划;到了县、乡镇就缺乏落实到林地的科学规划,只有大项目的规划。因此,省、市级的规划部门,有责任指导县、乡镇级林业部门开展相应的规划工作,同时,制定操作细则,将规划落实到林斑地块。实际困难是,林地林改之后,林地大多属于农民,基层林业局(站)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很难对不按照《规划》执行的千家万户的农民,甚至对违规的林业专业公司采取任何有约束力的措施,《规划》一般难于落实到林地。因此,必须有配套的、长期的奖励和处罚措施,以保证《规划》的贯彻落实。

  3.4 全面推行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
  如何提高森林生物学上的稳定性,是保证森林能够实现可持续经营的最基本因素,也是我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必须使人工林真正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加以管理。生态系统管理要求采取在生态上合理的一系列综合性育林措施,如包括立地和树种、品种相匹配,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模式,控制林分的遗传成分,进行科学的植被管理,改进造林技术,合理的收获作业等。
  (1)立地与树种、品种相匹配
  桉树在我国引种有110多年历史,对树种、品种乃至无性系的研究均有一定的深度。营造桉树人工林时,只有当立地与树种、品种或无性系相匹配时,桉树林分才能相对稳定,并充分发挥树种、品种的生长潜力。一些优良品种、无性系对环境要求严格,因此,在推广造林前,要做严格的多地点区域试验,研究新品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后才划定适生区域。例如,广西东门林场选出的尾巨桉无性系,在湛江推广时,就存在不抗青枯病的问题;湛江地区选出来的尾叶桉无性系,推广到广西等地,则生长速度偏低。
  在推广无性系造林的过程中,要防止无性系单一化,造成人工林基因窄化,容易遭受病虫攻击和受害于不良气候。必须做到多个无性系搭配使用,专家提出至少数十个无性系搭配使用,才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此外,还应保持无性系的不断更新换代,一个无性系使用多代,不仅容易使病虫害危害加剧,而且不利于地力的维护。
  (2)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
  实践证明,混交林是提高人工林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桉树人工林的混交试验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如桉树与相思的混交,可以组成较好林分结构的混交林,从而提高林分生产力,达到持续经营效果。但因两者均是速生阳性树种,为防止伴生树种相思抑制桉树生长,目的树种要选适生、速生、高大树种或种源,并充分利用相思早期生长不快、萌芽能力强的特点,经营材薪结合林。采取短轮伐期办法,3年左右采收相思;桉树与相思混交,能调节林内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光能,降低风速,对于抵御不利环境及自然灾害有很大作用;桉树与相思混交,由于凋落物量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大大提高微生物和酶活性,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从而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作用。当然,桉树与相思混交技术仍不成熟,还需进一步研究。而林下种植灌木、草被这类混交,又要考虑造林成本和收益,也不易大量采用。比较好的办法是在造林时充分利用造林地上天然的树木草被,形成混交林,这样容易成功。
  (3)进行科学的植被管理
  因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树种单一,因此,植被管理更显重要。通过植被管理,可以改变人工林周围的环境,改变群落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人工林分维护地力的能力。植被管理在保持人工林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工林区或人工林基地,要特别注意保护现有植被。如英国的坎特尔地区,林农们在改造云杉纯林时,在云杉小班之间保留5%的原有植被,其目的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留天然植被走廊,如在未破坏或破坏不严重的溪流或山脊,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造林地周围的次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很丰富的,应尽可能加以保留并经营,以利于整个人工林区的环境改善。
南非政府规定,凡在小河流及其支流两边,必须保留50 m以上范围内的原有植被。我们的林业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山地坡度大于25°或山顶瘠薄的地方,不准种植桉树;小溪流两边必须保留一定范围的原有植被,以防水土流失和其他问题。
  (4)改进造林技术
  不合理的整地方式,造成水土流失和养分丧失,是我国造林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如南方采用炼山的方法,和采用破土面积较大的整地穴,不仅烧失大量有机质和氮素,并使土壤失去保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我国桉树造林整地大多采用炼山和全垦整地,这样很不符合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彻底改进造林方法。广东省西江林业局象牙山林场在免耕法桉树造林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砍除杂灌和试用除草剂的方法取代炼山整地,用挖暗穴的方法取代明穴,效果很好。不炼山暗穴法土壤腐殖质层30 ~ 40 cm,无火灾隐患,极少发生水土流失;炼山明穴法土壤腐殖质层15 ~ 20 cm,有火灾隐患,每次大雨均有严重水土流失发生。从2年生的桉树生长情况看,2种方式无显著差异。从可持续经营角度看,不炼山暗穴法更好,后劲更足。
  (5)控制病虫害
  必须通过培育生物学上稳定和健康的森林,增强人工林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途径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而不是要采用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灾难。此外,还应大力加强检疫力量和落实检疫政策和措施,目前,国内大量人工林苗木的调运,如不加强检疫,必将使病原体和有害昆虫,通过人为传播而扩大蔓延,从而威胁到许多人工林的安全,应引起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总之,桉树是我国人工林造林的重要树种,对我国木材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只要遵照科学规律,搞好宏观规划,实行科学经营,就能使桉树发展走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怀化市林业局管理员 | 责任编辑:怀化市林业局管理员